青銅器廠家簡述簋內部銘文拓片
銘文是西周書法的一種形式。正如治中國先秦文學史,在引論過《詩經》《尚書》《春秋左傳》之外,必然會引幾篇青銅器銘文,其中不乏舉國重器,可見青銅器足能體現先秦文學。
銅器鑄刻中的這種“書藝”,使得“伯懋父簋”書法的出現并非偶然,呈現出大量書寫操作的實踐現象。因類似的作品多不存在,使“伯懋父簋”書法看起來就如同橫空出世一般。但是,同時出土的“戈”字卻證明這并非是絕少,反而是一種普遍現象,并可從中窺見當時濃厚的書寫氛圍。
西周早期,依王世而論是武、成、康、昭這四位周王在位時間。其中以“利簋”的時間較早,基本上是武王伐紂結束不久所做,內底有三十二字銘文:“征商唯甲子朝歲貞克聞(昏)夙有商辛未王在管師錫(賜)又(右)事(史)利金用作旜公寶尊彝。”“”字可以認為是武王的合文,也算是武王極為高貴的特殊稱謂。而“歲貞”字,之前學界普遍釋讀為“歲鼎”,指歲星正當其位,用來表示時間。
青銅器雕塑出售商介紹說但問題是,在武王伐商之際,周人并沒有十二次和分野的觀念,而十二次所對應分野的都是春秋戰國時期之諸侯情狀使然。所以近年有學者提出新說,認為“歲貞”是舉行歲祭進行貞卜,其實唐蘭先生先前就有所討論,“歲”讀為劌,割牲以祭祀祖先。因為歲本義為卷刃的斧鉞,后引申為割牲祭祀祖先。因為畢竟“伐紂”對于小邦周來說,無疑是件非常事件,需要祭祀先祖,占卜兇吉。而右史“利”受武王封賞是在牧野之戰勝利之后的第七日,他用武王的賞賜之銅為其先人“旜”制作的這件銅器。
“利簋”是一件方座簋,兩耳的垂珥寬大,鼓腹、平折沿,器形也顯示西周早期的特點。同為武王時期的銅器還有一件“天亡簋”,也是帶有方座。其方座之上有帶蝸形的龍紋,有學者認為是寶雞的地方色彩,也多帶有早期的時代色彩。其銘文有“乙亥,王有大禮,王同三方。王祀于天室”,說明周王會同三方,是在克商之后很短的時間,因為武王克商后只幾年時間就去世了。有關青銅器定制價格,歡迎隨時來電咨詢。
“令簋”也是帶有方座,但為一對,屬于偏晚的成王時期之器,銘文有曰:“唯王于伐楚伯,在炎,唯九月既死霸丁丑,作冊夨令尊俎于王姜,姜賞令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商周時期的荊楚位于漢水流域,而“炎”則是其地望,“令”應該是王后的屬臣,伐楚勝利后去見王“姜”,王“姜”大賞“令”,甚至賞給他奴隸百人,“鬲”即是商周時期奴隸的專有名詞。
相關產品
相關內容
- 青銅器廠家聊聊夏代這幾種青銅禮器2020年07月06日
- 青銅器廠家從這四點簡述其鑒別方法2020年07月23日
- 青銅器廠家淺談龍紋的大變革2020年07月29日
- 青銅器廠家聊聊西周錫器檢測結果2020年07月30日
- 青銅器廠家淺聊龍紋的二次大變革2020年0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