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青銅器里的“錫鼎”嗎?
在考古學中,以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被稱為青銅時代或青銅文明。在陜西省寶雞市朱元溝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的錫鼎(見圖)卻成了青銅器家族的異族兄弟。錫鼎是淺灰色的,有一個銀灰色的明亮部分。它有一個狹窄的嘴和一個可折疊的邊緣,小耳朵,一個深腹部和一個下垂的外部鼓。它有短的三柱腳和一個小的形狀。可以說,這些鉛、銅、鐵的成分在當時的冶煉技術中并不是人為添加的合金比例,而是作為雜質混入的。由于錫的脆性,在出土時易碎成碎片,如果不小心,很容易再次破碎,因此保存極為困難。
所謂青銅器,是指紅銅與錫的合金,因其顏色呈青灰色,故稱青銅器,或稱錫青銅。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們就開始制造和使用銅。青銅器雕塑出售廠家指出但銅冶煉廠太軟,容易彎曲,很快就會變得遲鈍。后來人們發現,錫與銅混合制成銅錫青銅合金,這種合金不僅比純銅容易熔化和制成,而且比純銅堅硬得多。因此,青銅鑄造技術成為青銅文明時代的象征。
我國古代青銅合金成分的比例記載,早見于《考工記》,謂之“六齊”:“金有六齊(方劑)。六分其金(銅)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箭)之齊;金錫半,謂之鑒(鏡子)燧(利用鏡子聚光取火)之齊。”然而,由于古代對青銅器不能取樣化驗,因此形成對《考工記》的這一記錄有各種不同的理解。“六分其金(銅)而錫居一”這句話,有的認為是指含錫六分之一,有的認為是指含錫七分之一。盡管如此,從寶雞茹家莊窖藏青銅器取樣檢測結果看,銅含量介于87.84%到79.75%之間。
錫含量介于16.98%至10.44%之間,與《考工記》記載差距不是很大。需要提及的是,由于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可以說不僅每一件都舉世無雙的,而且同一件器物,由于部位不同,合金成分的比例也有所不同。然而,竹園溝西周早期墓地出土的錫器的成分檢測結果,含錫量高處達98.95%,少的也在39.1%,這無論如何是無法用“六齊”記載的比例來解釋的。
近年來科技手段在考古中的不斷應用,人們對我國青銅器鑄造技術的認識逐步提高和細化。根據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對于商代銅器的合金分析,商代青銅器成分大致以錫青銅與三元(銅、錫、鉛)青銅為主,二者占了絕大多數,鉛青銅只占少數。青銅器廠家介紹說殷墟青銅器中含錫量已較二里岡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合金硬度增強,這一時期已經基本掌握青銅合金配比規律,技術上臻于成熟。 現在人們已經清楚,從鑄造層面上看,青銅熔點在700—900℃之間,比紅銅的熔點(1083℃)低,并且流動性好,是鑄造收縮率小的有色金屬合金,可用來生產形狀復雜、輪廓清晰、氣密性要求不高的器物。
檢測表明,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4.7倍,這為我們認識青銅用于鑄造兵器找到了理論上的依據,也為我們深刻理解把青銅器的出現作為劃分時代文明標尺的重大意義之所在。然而這些研究,都還不好解釋竹園溝西周早期墓地出土的這件鼎的成分檢測結果在青銅器鑄造技術上有什么意義。當然,這件錫鼎毫無疑問是屬于禮器,與這件錫鼎共出的還有兩件錫簋,但從目前發現來看,還看不出它比青銅鼎有什么更特殊之意義。不過,不管是從考古學層面上還是收藏文化層面看,物以稀為貴,目前除這件錫鼎外,還未見其他地方有此類發現的報道。僅此,錫鼎不可與青銅鼎同日而語顯而易見。
相關內容
- 青銅器廠家帶您了解了解外國人眼中的古文物2019年10月22日
- 青銅器廠家簡析西周康侯簋和康侯簋銘文拓片2019年10月24日
- 青銅器廠家帶您了解東周青銅鐘2019年10月29日
- 青銅器廠家帶您了解藏青銅器2019年11月05日
- 青銅器廠家介紹西漢文物藝術水準2019年11月11日